DJ学校
古代音乐与音乐作品及其存在方式

    巩小强曾说,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思想中的音乐现象学成分举不胜举;李曙明曾说,音心对映的和律论音乐美学思想,不但在《乐记》中存在,在《老子》的意声相和见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嵇康的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命题中,亦有体现;罗艺峰曾说,中国音乐美学重意之说源头在老、庄,大兴于魏晋,而开玄机于陶令抚无弦琴的典故,与玄学、老庄、佛学合流浸润于音乐思想大有关系。他们都认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存在他们所说的关于音乐作品及其存在方式的观点,可以作为他们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所持观点的依据。
    我已指出,李曙明的有关论断与《乐记》所说比音而乐、乐者,乐也的原意根本不合;《老子》二章所说本是音声相和而不可能是意声相和,把《老子》原文说成意声相和,既是孤立地看其中一句而未顾及全章、全书,又是以主观的愿望代替了对《老子》实际思想的具体分析;嵇康《声无哀乐论》所说乐之为体,以心为主意谓有平和之心才有平和之乐,这与声无哀乐的主旨并不矛盾,把它理解为声有哀乐也能引起人的哀乐,便是变声无哀乐论为声有哀乐论,是对原意的曲解。可见《乐记》等并不认为音乐作品不能脱离欣赏者的感受独立存在,它们的思想与李曙明所主张的和律论音心对映论并不相同。
    那么,巩小强、罗艺峰所说与实际存在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是否相符呢?
    罗艺峰说中国音乐美学重意之说源头在老、庄,其老、庄首先是指大音希声。但大音希声出于《老子四十一章》,其原文如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日:明道若昧,进道说退,夷道若频;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蝓,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这一章论旨是正面颂道,其中建言之十二句则是从各个方面说明道的特征,大音希声一句也不例外。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五十五章》所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终号而不嗄,可见在《老子》看来,自然而合规律的“道”虽然无声,却不仅蕴涵音乐的精神“和”,而且其音乐精神至高无上“和之至”,远非人为之乐所能比拟,“道”之称为“大音”,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大音希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道”本身而言,指出“道”的一个特性,即听之不闻而蕴涵至和;一方面是就合乎“道”之特性的音乐即理想音乐而言。前者是《老子》的本义,后者则是其蕴而未出的思想。而所谓理想音乐,从全章全书看,又有两层意义,一是此乐无声,无为而自然,朴素而虚静,至美至善,不会由美变丑,是永恒的音乐美,绝对的音乐美,故日大音。由此可以说,大音希声即至乐无声。二是道生万物、有生于无,无声之至乐善始且善成,是一切有声之乐的本源。以《四十一章》与《二章》合而观之,可知“大音希声”命题的提出,是对“无为”、“不言”之“道”的赞颂,也是对人为有声之乐的否定。就否定有声之乐、肯定“不言”之“道”而言,“大音希声”与罗艺峰关于音乐作品及其存在方式的思路可以相通;就否定有声之乐的功用所谓“五音令人耳聋”,认为音乐精神“和”不在音响之中而在作为万物本源的“道”中而言,“大音希产”与肯定有声之乐的功用,但认为艺术本体不在客体音响之中而在主体意识之中的思想毕竟不同。

在线提问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FAQ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13355600109
  • QQ:800 019 057
  •    13355600109    张老师
  •    18130020210    程老师
  •    18119657231    汪老师
DJ培训
公司简介
照片展示
顶尖视频
教学资料
报名方式
培训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波路天怡商务中心4层、10层
Copyright © 2018 DJ8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3015027号-7
合肥新迪杰唱片制作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链接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 顶尖DJ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