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欣赏者的聆听,音乐作品是否还存在?这个问题是一个陈旧的哲学问题:对象世界是主体创造的,还是先于主体而存在的。 在现有的哲学范畴中,同时讨论着存在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美的问题等等。具有完全不同原则的主体活动,因汇聚在哲学一个学科内,而变得非常混乱。比如,这个此在在它的存在中对这个存在具有存在关系,存在问题与认识存在者自身的存在问题,及这一存在与被认识的对象的存在的关系问题,因为放置在同一范畴中、甚至在同一命题下而高度地复杂化了。
为了突破诸如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什么是美等多年无法解决的哲学难题,需要我们分解并重新划定哲学的领域将认识论、感性论、价值论、存在论作为泾渭分明的不同范畴分别加以讨论。即人的认识活动、感性活动、价值判断活动是具有完全不同原则的主体活动,这些活动因其活动原则与活动目的的不同而不能放在同一论域内讨论。存在论则是由主体认识活动的对象与结果构成的概念体系。在认识论中讨论的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原则与方法问题,感性论中讨论的是人类的感性活动的原则与特征的问题,价值论中讨论的是依据主体需要而进行的价值权衡问题。将这些具有不同原则与目的的活动划分到不同的论域将使一些哲学上多年难于解决的重大问题化解或迎刃而解。
在不同的范畴中,某些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即在认识论的范畴中,需要讨论的是认识活动的原则,而不是认识活动存在本身。由于认识活动的发生取决于认识主体与被认识对象的同时存在,因此在认识论中物质第一性与意识第一性的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在存在论中,一切对象都是认识活动操作的对象包括人的认识活动本身,也可以作为另一个认识活动的操作对象,因为在这一时刻它不是作为认识的主体,而是作为被认识的对象而存在着的。某些存在者(如某个苹果的实体)必定要首先存在着,才能被认识主体所观照,而另一些存在者(所有的概念,如苹果的概念)则是认识活动的结果,因此一定是在认识活动之后才产生的。由于将存在者的概念存在,与存在者的实体存在混为一谈,才会产生如果没有认识者,被认识对象是否还存在的问题。被认识对象实体的存在是先于认识活动而存在着的,因此它并不因认识活动有无而存在与否,而存在者的概念则是因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它的存在必然依赖于认识活动首先存在着,在这范畴内仍然不存在谁第一的问题。必定是先有音乐声音实体的存在,后有聆听这一声音的耳朵;必定是先有聆听这一声音的耳朵,才产生关于这一声音的印象及心理反应。在哲学的范畴界清了之后,这样的问题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
价格:¥5800
-
价格:¥9800
-
价格:¥12800
-
价格:¥16800
-
价格:¥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