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是以建立当代美学体系为目的的,却是从对古代音乐美学文献的解释人手的,参与者大多在中国音乐美学史方面有深厚的根基,转借古人概念用于表述个人的当代音乐美学观是其中引人注目的特点。这场讨论在何为声、何为音、何为乐,什么是音乐的问题上花了不少笔墨。先古的哲人,并未经过严格逻辑传统的训练,遣词造句过程中,包含很多出于语言形式美方面的用意,其概念与陈述的体系未必是经过严格逻辑推敲的,对于建立科学的音乐美学体系,这些知识遗产有多少起到基石的作用,有多少成为进步的负担,笔者不敢妄言,但不用现代逻辑的方法严格限定概念,而用训诂、另解、转借、引用的方法沿用前人的概念,看来并非理论研究的捷径。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科学的逻辑体系,概念的使用必须是严谨的、慎重的。作为体系基础的概念要有严格的定义加以限定,一个科学的陈述必须是简洁、明确的。在科学研究论文中任何语言形式的追求、词藻的堆砌,与论题无关的文词的引用不仅有损于科学研究的明晰|生,甚至会带来不良的学风。力图使一个概念的内涵包含很多相关现象中的逻辑关系(如对“对映”的解释),对概念体系的简洁是有害的。而在一个论题下,一个命题的陈述中,使用过多的概念,甚至力图包含所有相关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必然会存在表意清晰性问题。兹举一例对映即相互相对之双向反映之反映,是一个表征实践音乐艺术活动中的音与心(客体音乐作品与主体音乐心灵)之内、外、间、际所实存的相互相对双向范畴制约下发生的客体被主体作用亦作用主体之客体通过自身的物质性变化一般受动地再现、显现、照现、隐现、涵现、化现主体(被客体作用亦作用客体之主体)本质力量有关神态方面的对象化摄写能力的以及主体(被客体作用亦作用客体之主体)通过自身的精神性变化特殊能动地感现、情现、意现、知现、理现、悟现客体被主体作用亦作用主体之客体本质特征相应方面的动态运行的对象性变易能力(源于并高于宇宙天然物质的相应能力)的有无穷品级差异的信息性意象关系之范畴。
??引自《对映之再界说??答蔡仲德君和牛龙菲君》,李曙明,《人民音乐》,1993.12在这个多达300多字、十几个非常规概念的一句话中,作者力图表述完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音乐审美范畴。这一例子虽然极端,然而却绝非罕见,它表明我们的音乐美学的方法论与科学规范问题亟待讨论。由于使用概念不慎重而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是我们这个学科特有的现象与不成熟的标志。
-
价格:¥5800
-
价格:¥9800
-
价格:¥12800
-
价格:¥16800
-
价格:¥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