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乃人出与功利目的对物的使用。而这功利目的的显然在被用物之外;也即,被用之物是工具。工具与自身为目的的事物之间,本质在于工具不具备独立存在的合理性,也即,工具的存在是依附于使用目的的。例如农具依附于(为饱食的)耕作而存在,语言依附于(为沟通的)交流而存在,等等。正是这种非独立性和依附性,使工具具有可替代性。例如耕作的农具可相互替代(或用锄头,或用犁耙,或只用棍棒、石斧或手等等),交流的语言亦可相互替代或用本族语,或用外族语,或只用体态语、表情或象征物等等参阅《音乐的合理性》。
当然,可相互替代的工具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包括存在样式、使用方式、使用价值等等差别。同时,还因使用者的爱好、习惯等等不同而使工具在被选择上有着许多差别。例如吃食,有人爱用筷子,有人爱用羹匙,有人爱用刀叉;同样用筷子、羹匙,有人爱长的或大的,有人则爱用短的或小的等等。
只有当不使用某一工具就不能达到目的,且尚未出现另一相当的工具时,才可以说某一工具具有独特的,暂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暂时意味着它仍摆脱不了可替代的工具的本质规定。并且,暂时的唯一性并不能改变它作为工具的非独在性的本质。
处于功利场中的音乐,显然也是一种工具。
严格地说,除了以音乐为目的的创作、以音乐为终极对象的审美之外,人与音乐所构成的关系大都是功利、功用关系。
如前所述.作为谋生手段的创作,或以名利为目的的创作,所有非纯洁动机的创作,都把音乐作为工具来对待。认识也是一种功利,因而,作为符号、象征物,或其他媒体的音乐,亦是工具。
然而,典型的人与音乐的功用关系,主要发生在宣传、教育和科学应用这几个领域。
政治宣传、商业宣传或其他宣传中的音乐,专业教育、普通教育和普及教育中的音乐,用于医学辅助治疗、动植物催生助长等等领域中的音乐,都是典型的特殊工具。在宣传上,音乐是件漂亮的外衣,披在宣传目的所化出的符号与象征物上。在教育教化、德育、美育上,音乐是蜜糖,掺和在教育所需的思想观念的药物里。由行政力组织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属于社会教育一部分,则将音乐当作渡船,载着参与者泊向教化的彼岸。特殊的是专业音乐教育,音乐经典是拐杖,扶助习艺者走向满师的一天:又是规范的栅栏,制约学步者循规蹈矩;又是供解剖的躯体,让见习者切割、分析。在科学上,音乐是特殊的镇静剂、镇痛剂、迷幻剂,用于患者的镇痛或潜意识的释放;或者是特殊的物理波,催促母牛多产奶、花朵早开放等等。
显然,无论是外衣、蜜糖、渡船,或是拐杖、栅栏、躯体,还是镇静剂、镇痛剂、迷幻剂或物理波,音乐都不是它自己。
-
价格:¥5800
-
价格:¥9800
-
价格:¥12800
-
价格:¥16800
-
价格:¥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