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学校
音乐真与美的平衡

    艺术中的真与美,从信息的性质上看,真(善也一样)属于语义学信息,美属于美学信息。信息论美学的研究表明,二者必然成反比:此长彼消。无论是在一度还是二度创作中,由于艺术家的素养、趣味不同,特别是创作心理过程中的重心偏向不同,都趋向于二者成反比。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注意了此方,就相对忽略了另一方,因而,双方的不平衡是常规现象。人们常见的事实是:即使演奏同一首乐曲,有人演奏得以表现感情见长,在表现真方面相对强些,有人演奏得以技巧见长,在形式美方面相对强些,就是这种信息二重性互成反比的例证。双方的平衡则是理想的最优方案。
    席勒的说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实在与形式的尽量完善的结合与平衡里才可以找到。经验界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总是在这两个原则之间摇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所谓偏左、偏右,指的就是或者偏于感性即感情,或者偏于理性即形式。席勒把理性冲动称为形式冲动。从形式的构成有赖于技术而言,诚然,技术属于理智控制的范围,作为古典美学家的席勒还不了解,在形式美的创造过程中,并不仅仅是理性因素在起作用,非理性因素即潜意识也起很大作用。许多主体不能自觉控制的东西,往往来自潜意识的深层积淀。
    实现美的最高理想,这是可能的吗?绝对的平衡可能是具体的个人所不能达到的。作为具体个人的创造,达到相对的平衡,不但应该是能够做到的,在这方面,许多优秀的演奏家已经做到了对于前人的超越。
    我们暂且把作品中的真与美的比重这量的方面,撇在一边,只去注意它们的特性即质的方面,如果一首作品它确实是既真又美的,二者就是互相渗透地存在着的,这真就是美的真,这美就是真的美。实际上,它们就只有一种性质??真美。只是在我们对作品进行抽象思考的时候,才把它们当作不同的侧面分割开来,就是说,它们只是在我们的思维中才分裂开来。而在作品中,它们却是融为一体的不可分割地存在着的。对于这些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特性,如果我们由于把二者分开观察也就准备在创造过程中把它们分开来解决,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期望的目的。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有一个中心,钢琴家和指挥家确实有双手不同的所谓分解动作,但思维却是一个整体,一个中心,而不容许我们同时存在两个中心。
    我们究竟从什么地方人手呢?换言之,我们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到哪一个中心上呢?我认为,根据许多演奏家的经验,应该首先是反复琢磨如何把作品中的生活气息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内涵表现得恰如其分,不管演奏家自己意识到与否,实际上,就是把求真放在注意的中心即对象位置上,把求美放在非中心即背景位置上了。在这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演奏家的全部技巧就在有意无意之中起着作用,逐渐达到使演奏主体能够陶醉的程度。只有艰苦的劳动才能赢来艺术创造的灵感。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人对外界现象进行知觉的每一瞬间,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则处于非中心的位置。这个中心与非中心,心理学就称之为对象与背景或形与基。形基原理是由丹麦心理学家茹宾在1915年发现的。格式塔学派的柯勒1940年提出的神经餍足(Satiation)学说发展了形基原理神经机构由于连续使用,就会不再有效地发生作用。当我们连续地注视一个对象之后,这个知觉对象就引退为背景,而原来作为背景的那个图形就转变为知觉的对象。
    形基原理是用来说明感觉的选择性的。这启示我们,在思维中是否也有一个形基关系存在着呢?即思维是否也具有选择性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思维的中心与非中心即形与基也会转换位置。
    当求真处于我们思维的中心的时候,求美居于非中心位置,在持续的精神劳动过程中,也会反复出现这种中心与非中心的转换。当艺术创造真正达到了成熟地步,在这种不断转换中心的运动之中,才会出现最微妙、最难于把握的转换瞬间,只有这时,在偏离原来的中心,建立新的中心的瞬间,才会出现真与美的相对平衡。这一心理机制,就能帮助我们逐渐达到真与美浑然一体的境界。实际上,这就是走的一条由真人美的道路。


 

在线提问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刷新
FAQ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13355600109
  • QQ:800 019 057
  •    13355600109    张老师
  •    18130020210    程老师
  •    18119657231    汪老师
DJ培训
公司简介
照片展示
顶尖视频
教学资料
报名方式
培训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波路天怡商务中心4层、10层
Copyright © 2018 DJ8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3015027号-7
合肥新迪杰唱片制作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链接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 顶尖DJ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