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无声之乐”
同样以无声之乐为至乐的孔子却并非是以道为本根的。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与集大成者,孔子所提倡的乐是为人生
而服务的,是人之修养所必备的一项内容,一个人的人生修养必须经过音乐的修养方可达到最高境界。而礼乐则又是统治阶级治国救世安定天下的重要手段。关于《礼记孔子闲居》中的无声之乐,孙希旦释日:无声之乐,谓心之和而无待于声也。无声之乐与无体之礼(谓心之敬而无待于事也)以及无服之丧(谓心之至诚恻旦而无待于服也)称为三无,而三无者礼乐之源也。夙夜其命宥密一句取自《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一篇。其,《诗》作基,积累之意。宥,为宽和或宏深之意。密,是宁静、静谧之意。原诗是歌颂周成王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这正如心之和而无待于声的无声之乐一样,虽无乐而胜于有乐,心之和是其根本。君子行此三无,由内发于外,由近以推及于远,其次第有五。就无声之乐,其次第为气志不违,气志既得,气志既从,闻四方,气志既起。孙希旦释日:气志不违者,言其发之中节而无所乖戾也。既无乖戾,则合于理矣,故日既得,得,谓得于理也。既得于理,则顺于民矣,则著闻于四方矣,既著闻于四方,则民之气志皆起而应之矣。此所谓五起,可归结为合礼乐之原于一心,而横乎天下者如此。
可见,《礼记孔子闲居》中的孔子所谓无声之乐,其目的在于主张君子应崇尚心和而无关乎外在声响的音乐,它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闻也,志气塞乎天地。这种思想一方面合乎孔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人生修养之要求,一方面是强调君子只有达到三无的修养,才能达到使民顺从,治理天下的目的。因而,孔子所谓无声之乐的用意与老子大音希声之用意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但作为一种无声思想以及无声之乐的存在方式,二者却又有某些共同之处。
FAQ常见问题
-
价格:¥5800
-
价格:¥9800
-
价格:¥12800
-
价格:¥16800
-
价格:¥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