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族音乐的和声
欧洲民族音乐都采用和声,这在俄罗斯民问音乐中也有表现。从音乐思维方式来看,欧洲民族与东方民族不同,东方诸民族的音乐思维方式大多是线型的、横向的;欧洲人则更多表现出纵向的、和声的音乐思维特征,它的许多民间音乐作品的曲调实际上是根据和声进行演变出来的。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来看两首俄罗斯民歌中的短歌。
短歌俄语称“泼列别夫卡”,是一种即兴编唱的歌曲,节奏明朗轻快,内容诙谐风趣,旋律和语言音调结合紧密,似说似唱,有独唱,也有对唱,有时还伴以欢快的舞蹈 采用和声是包括俄罗斯音乐在内的欧洲音乐最重要的手法和特点,而欧洲音乐中的和声与数字“三”也有密切的关系。按照欧洲乐理,完全协和音程是纯一度、纯八度、纯五度和一部分
的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及其转位小六度、大六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则是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一部分的纯四度及所有的增音程和减音程。有意思的是正是“三三度”及其转位“六度”这样一些“不完全协和音程”被看成是和声的基础。“由1个以上的音所组成的和音,其中的音是按照三度排列,或是可以按照三度排列的叫做和弦。”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和十一和弦等多种,而只有用三个不同的音构成的“三和弦”中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才被认为是“协和和弦”,由四个音构成的“七和弦”、由五个音构成的“九和弦”、由六个音构成的“十一和弦”都被看成是“不协和和弦”,统统需要“解决”到“协和和弦”。西方的传统和声学中原则有二:一是“三度协和”、“大、小三和弦”协和;二是所有不协和音程与不协和和弦都要进行到协和音程与协和和弦。这两个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唯“三”的精神,与“三拍子”在节拍方面被看成是“完全拍子”一样,在西方音乐中“不完全协和”的音程“三度”成为“协和”的代表,由“不完全协和音程”构成的“大、小三和弦”成为“完满”的代表。
从欧洲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在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和声,当时认为只用纯一度、纯八度、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才是
协和的,而三度及其转位六度被看成是“不协和音程”。到13世纪初,三和弦出现在音乐作品中,1350年以后,“三度”及其转位“六度”逐渐被认为是“不完全协和”。又过了100年,到1450年以后,由“不完全协和音程”三度为中心的和声体系才被确立。
从音响学的角度来看,音和音之间的和谐比例与泛音列有关。因为泛音列中的第五泛音经过转位可以与基音构成大三度关系,大三度的谐和性便能从音响学上得到说明。但是,两个大三度叠置(并不能构成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如果不能证明小三度的和谐性,整个和声理论大厦的基础一“三度协和”就很不稳固。因此,欧洲音乐理论家们曾试图用各种方法和假说来证明小三度的和谐性。然而到目前为止,他们提出的种种理论和设想,包括音乐理论家里曼提出的著名沉音列理论,都不能从音响学上证明小三度的和谐性。也就是说,在欧洲音乐领域中“三度协和”这个和声学的基础,与其说被看作是音响学原理的体现,不如被看作音乐家实践的结果。他们的实践使最初被认为是“不协和”的三度音程变成了“不完全协和”音程,又从“不完全协和”音程被他们当成了和声的“基础”。
短歌俄语称“泼列别夫卡”,是一种即兴编唱的歌曲,节奏明朗轻快,内容诙谐风趣,旋律和语言音调结合紧密,似说似唱,有独唱,也有对唱,有时还伴以欢快的舞蹈 采用和声是包括俄罗斯音乐在内的欧洲音乐最重要的手法和特点,而欧洲音乐中的和声与数字“三”也有密切的关系。按照欧洲乐理,完全协和音程是纯一度、纯八度、纯五度和一部分
的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及其转位小六度、大六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则是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一部分的纯四度及所有的增音程和减音程。有意思的是正是“三三度”及其转位“六度”这样一些“不完全协和音程”被看成是和声的基础。“由1个以上的音所组成的和音,其中的音是按照三度排列,或是可以按照三度排列的叫做和弦。”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和十一和弦等多种,而只有用三个不同的音构成的“三和弦”中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才被认为是“协和和弦”,由四个音构成的“七和弦”、由五个音构成的“九和弦”、由六个音构成的“十一和弦”都被看成是“不协和和弦”,统统需要“解决”到“协和和弦”。西方的传统和声学中原则有二:一是“三度协和”、“大、小三和弦”协和;二是所有不协和音程与不协和和弦都要进行到协和音程与协和和弦。这两个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唯“三”的精神,与“三拍子”在节拍方面被看成是“完全拍子”一样,在西方音乐中“不完全协和”的音程“三度”成为“协和”的代表,由“不完全协和音程”构成的“大、小三和弦”成为“完满”的代表。
从欧洲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在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和声,当时认为只用纯一度、纯八度、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才是
协和的,而三度及其转位六度被看成是“不协和音程”。到13世纪初,三和弦出现在音乐作品中,1350年以后,“三度”及其转位“六度”逐渐被认为是“不完全协和”。又过了100年,到1450年以后,由“不完全协和音程”三度为中心的和声体系才被确立。
从音响学的角度来看,音和音之间的和谐比例与泛音列有关。因为泛音列中的第五泛音经过转位可以与基音构成大三度关系,大三度的谐和性便能从音响学上得到说明。但是,两个大三度叠置(并不能构成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如果不能证明小三度的和谐性,整个和声理论大厦的基础一“三度协和”就很不稳固。因此,欧洲音乐理论家们曾试图用各种方法和假说来证明小三度的和谐性。然而到目前为止,他们提出的种种理论和设想,包括音乐理论家里曼提出的著名沉音列理论,都不能从音响学上证明小三度的和谐性。也就是说,在欧洲音乐领域中“三度协和”这个和声学的基础,与其说被看作是音响学原理的体现,不如被看作音乐家实践的结果。他们的实践使最初被认为是“不协和”的三度音程变成了“不完全协和”音程,又从“不完全协和”音程被他们当成了和声的“基础”。
FAQ常见问题
-
价格:¥5800
-
价格:¥9800
-
价格:¥12800
-
价格:¥16800
-
价格:¥32800